首页 > 中纺联 > 领导讲话 > 正文 
 
  孙瑞哲在2018年中国纺织行业投融资论坛上的讲话
——共同努力推进纺织服装业产融合作,实现水土丰泽,基业长青
2018-12-04
分享至:

  12月1-2日,2018年中国纺织行业投融资论坛和中国纺织行业产融合作会议暨投融资培训会在上海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2018年中国纺织行业投融资论坛上的讲话引起广泛关注,具体内容如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今天大家齐聚一堂为中国纺织投融资发展建言献策。我谨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大家给予行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由衷感谢。

  10月3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围绕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就当前如何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做出重要部署。会议特别强调要研究解决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要围绕资本市场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深化产融合作,已成为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重要举措。

  纺织工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实体经济部门,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是其主要组成。截至2017年底,沪深两市与纺织服装有关的上市公司约有199家,总市值为22167.95亿元,在上市公司中的占比分别为5.71%和3.91%。纺织服装业在资本市场地位、应用状况与产业体量、企业数量不成正例,产融结合提升空间巨大。本次论坛立足纺织行业,围绕产融合作这一核心关切展开讨论,有助于推动产、融、政三方合作,有助于有针对性的化解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在此,我想就纺织产业的产融合作分享三个观点:

  第一、深化产融合作是纺织行业时代特征和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

  纺织行业是中国最有潜力率先跨入强国行列的工业部门之一。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中国纺织工业由小而大、由大向强,行业形成了全球体量最大、最完备的产业体系。2017年,中国纤维加工量达到5430万吨,占到世界一半以上;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8935.6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的5.9%。从原料供应、设计研发、到纺织染加工、运营零售,纺织行业具有价值链条长、金融属性强的特征。产业前端与大宗商品市场、期货市场,加工环节与贸易金融联系紧密。巨大的规模、丰富的生态使得产业对资本具有非常强的涵养能力。2016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9.16万元/人,是1978年的44.5倍。材料技术发展迅猛,制造方式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变。场景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行业新模式、新业态大量涌现。行业不断提升的价值创造能力使得产融合作拥有非常坚实的产业基础。

  纺织行业是中国开放程度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工业部门之一。2017年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到2745.1亿美元,占全球比重的35.8%;贸易顺差2488.9亿美元,占全国货物贸易顺差额的58.9%。作为中国第一大净出口创汇产业,纺织创汇在维持币值稳定,平衡国际收支,保障金融安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发挥着支柱作用。十八大以来,以“一带一路”倡议等为契机,中国纺织工业开始形成全面开放的发展新格局。截至2017年,纺织行业境外投资企业已逾千户,投资存量达88.1亿美元,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美元。行业利用国际资源的方式由“产品走出去”、“产能走出去”开始向“资本走出去”、“品牌走出去”延展。从如意集团收购美国莱卡,到恒申收购福邦特成为全球最大己内酰胺生产集团,再到最近安踏宣布收购始祖鸟母公司Amer,行业企业通过绿地投资、资本运作等途径积极开展全球产业链布局。而实现跨国配置资源和国际产能合作,需要金融市场的力量。

  纺织行业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工业部门之一。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者,纺织行业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不断完善,信息与资本传导机制更加顺畅,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充分有效的市场竞争中,行业各种要素与资源实现了快速流动、高效配置。高度的市场化赋予了行业产融合作更高的效率。民营纺织企业是支撑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依据统计年鉴,截至2016年,私营工业企业中服装业共8922家,资产总计5404.23亿元,分别是国有控股服装企业的54.74倍和19.62倍;化纤业有1260家,资产总计2192.12亿元,分别是国有控股化纤企业的29.3倍和2.38倍。2004年开始,民营企业成为了纺织服装上市公司的主体。一方面,纺织服装企业在稳增长、扩就业、增税收、强活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随着产业升级的加快,产业集中度呈现上升趋势。并购重组使得纺织企业对资本需求迫切。对标Zara、Nike等国际巨头,产融合作拥有巨大的投资空间。

  第二、深化产融合作是纺织行业适应变化、把握机遇的现实选择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新旧动能正在转换、经济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调整。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阻碍了当前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从国内看,我国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开始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内在结构、运行逻辑和价值模式都在发生变化。受内外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在加大。但我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稳中有变是当前外部环境的显著特征。环境的复杂性提升,集中表现在不确定性、不对称性与不稳定性。

  不确定性。当前,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与创新链紧密交织,产业间、区域间深度融合。利益格局日趋复杂,各种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国际分工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不同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不同国家间的比较优势发生明显变化。美国挑起贸易冲突正是对于这种调整的反应。当前贸易摩擦的发展,将使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完整性、衔接性受到破坏,创新合作和新技术的扩散进程受到阻碍,影响全球生产率和投资率的增长。同时会压缩我国经济转型的空间,使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进而引发一些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的暴露。而个别风险点的爆发可能引起市场预期的改变,使不确定性进一步放大。要布局确定性,深化产融合作,提升金融工具的应用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刻不容缓。

  不对称性。当前,创新经济的乘数效应和平台经济的网络效应在不断强化,经济发展范式正在发生改变。互联网与资本的赋能,使得“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的形成变得更为快捷。企业可以在更短时间实现扩张与成长。在中国开500家咖啡店,星巴克用了12年,瑞幸咖啡只用了5个月。现在已不能再简单假定成本一定与收益成正比、假定大公司一定比小企业更强大、假定核心业务一定比边缘业务更具前景。事实上,创新者的窘境正越来越明显,蚂蚁战胜大象,创业公司改变行业的案例越来愈多。星火燎原、蚁穴溃堤,威胁开始更多来自细微之处和边缘地带。在不对称的世界中获得竞争优势,需要借助金融市场的力量。

  不稳定性。与不确定、不对称相联系,市场的界面在快速刷新,不稳定性日渐明显。以智能、绿色、泛在为特征,技术创新正以平台化、集聚化、融合化的方式涌现。技术的的除旧布新加快了产业边界的重新定义。比特与原子、金融与实体、服务与制造深度融合,经济生态加快演进。资源要素流转的速度与规模也在提升,使得整个经济的波动性在不断增强。充盈的供给、完善的物流、多元的文化,使得缺少耐心与短暂关注正形成一种消费趋势。快速变化与不稳定成为当前市场的核心特征。技术、产品、模式的的迭代周期在缩短,新入口、新界面、新市场快速发展。企业要提升适应性,增强自身弹性和活力,需要资本的支持。

  第三、深化产融合作是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落实行业新定位的重要动力。

  科技、时尚、绿色是新时代中国纺织工业的新标签与新定位。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是将这三点落到实处。

  一是以品质、效率、成本为重点,打造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不断深化行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大力推进高性能、功能性、生态化纤维材料等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积极发展行业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与制造环节的深度融合,提升供应体系的劳动生产率与柔性制造水平。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深化产融合作来有效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平衡创新风险收益。借助资本市场的价格信号与信息机制,产业可以快速有效引导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和资源向价值创造的核心区域和人民需要的关键领域集聚。创新是面向未来的投资。使用金融工具能够实现跨期的资源配置,让企业可以用未来的收益做好今天的创新。即将设立的科创板对于行业创新发展是巨大机遇。注册制下的科创板通过上市标准的变化,在盈利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化安排,将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的覆盖面,引导资金流向更多实体经济主体。具有先进的技术壁垒、研发投入大、有进口替代潜力的行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和行业隐形冠军,是非常大的利好。我们将积极关注进展,积极推进相关工作。

  二是以大师、大牌、大事为抓手,打造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积极构建以文化自信为根基的时尚生态,深化行业工业文化工作。开展纺织服装领域传统文化元素的发掘与研究,在全球范围整合优秀文化资源。研究发布流行趋势,提升时尚设计能力,促进纺织工艺与文化创意的深度融合、时尚潮流与生活方式的深度融合。培养世界级设计大师,打造时尚设计领域的人才高地。完善品牌服务体系,培养世界级的大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时尚话语权。策划、运营与传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时尚事件,扩大行业影响。

  从国际经验看,时尚发展的逻辑是文化的逻辑也是资本的逻辑。大师的培养、大牌的树立、大事的营造需要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产业资源的有机结合。深化产融合作是实现行业时尚转型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文化金融蓬勃发展,据测算市场规模已达到5000亿元。纺织服装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行业企业沉积了大量的设计、创意、IP等资源。行业企业对于文化金融的参与程度并不高,未来产融合作空间广阔。

  三是以人本责任、环境责任、市场责任为内容,打造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不断丰富行业社会责任的工具和方法,不断发掘社会责任的价值与内涵。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报告发布,化学品、水、能源足迹溯源,供应链管控系统,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培训等形式,提升行业企业与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引导行业调整产能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深化技术创新,降低污染物排,构建负责任的研发体系、采购体系、生产体系、物流体系,推进绿色供应链建设。

  从年初环境保护税法确立“治污减排受益、超标排污受损”的市场规则;到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排污许可制度开始全国推广;从央行制定《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方案(试行)》,到发改委公布《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绿色与环保要素开始全面纳入生产体系与价值体系,责任资产化进入快车道。纺织工业具有产品品类多、产业链长的特征,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到消费回收各环节与生态环境关系紧密。深化产融合作,特别是绿色金融领域的合作,可以在资金、技术、管理上对行业绿色转型形成有力支撑。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资本支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作为产业利益的代言平台、转型发展的创新服务平台、政府决策的专业支撑平台,已经开展了大量的产融合作推进工作。联合会积极引导行业企业了解、参与国家出台的相关产业投融资政策和方案;出台落实《纺织行业产融结合三年行动计划》,促进行业与金融市场融合发展;探索开展行业性投融资综合服务,加强在上市培训、行业政策、市场反馈等方面的配套服务;鼓励和引导企业与政府、第三方机构等联合建立产业发展基金,为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投资、兼并重组等提供融资新通道;建立完善纺织产融合作重点企业数据库,推动有条件的优质企业尽快完成上市。相关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今后,联合会将继续围绕行业产融合作开展更多丰富、务实的工作。希望产、融、政各界朋友,能多多指导、多多参与、多多合作。

  如果将产业比作森林的话,金融就是水土。有源头活水,才能根深叶茂;有茂林修竹,才能源清水长。让我们共同努力推进产融合作,实现水土丰泽,基业长青。

  (来源: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hokieu.com”,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png
开启新征程,奔向下一
2025贺图.jpg
纺织经济信息网祝您20
2024关键词.jpg
【专题】2024年纺织服
360.jpg
【专题】第一届中国纺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1.jpg
守正创新荣膺担当,中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