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企业 > 人物访谈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真维斯杨勋:在内销市场拓展信用保险业务,加快核心时尚平台建设
2021-03-11
分享至: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经济社会发展将如何在规划中细化成可一步步实现的具体施工图,受到各界关注。今年两会,来自纺织服装企业和产业前沿的代表委员纷纷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主题踊跃建言。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自己在本次两会期间提交的多个提案,内容涉及内销市场拓展信用保险业务、加快核心时尚平台建设、促进废旧纺织品资源循环利用等多个方面。

  01

  在内销市场拓展信用保险业务

  在杨勋看来,受全球疫情持续蔓延,以及个别地区疫情零星散发的影响,发展内销市场成为一些纺织服装中小型企业目前的转型出路。就服装行业而言,卖方一般会要求买方在生产前先付部分订金,以降低坏账风险,这在无形之中对服装企业和品牌发展内销市场造成了一定程度上负面影响,现在最大的困难是资金较为紧张。

  针对这一问题,杨勋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信保”)的支持及资金的投入,进一步拓展信用保险业务到内销市场,为一众企业提供信用保险,促进企业减低风险。通过卖方负责向中信保按特定条件为相关合同购买保险,支付合理的保费,由中信保协助卖方对买方的信用及财务状况等进行评估,为卖方提供最高90%的赔偿。

  杨勋认为,这一方面能对卖方的收款作出一定的保障,另一方面也让买方于收妥货物,甚至销售后才付款给卖方,从而降低彼此的风险,提振企业的信心,促进经贸,刺激内销市场,从而拉动国内大循环的健康发展,间接为“六稳”的整体布局提供保障。

  杨勋还提到,这个提议是借鉴我国在发展出口业务时的其中一项非常成功的扶持政策,即由国家出资设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出口企业提供信用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已非常成熟,效益显见,广受企业欢迎,2019年全年承保超过6000亿美元,服务外经贸企业超过11万家。以广东为例,广东省财政厅及惠州市财政局对出口企业就出口投保支付的保费及资信调查费给予财政补贴的政策(补贴约为已交保费的20%~30%不等),建议在考虑拓展内销市场信用保险业务时,一并考虑引入政府部门的财政补贴政策,扶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杨勋谈道。

  “值得一提的是,保险公司在对买方的信用及财务状况等进行评估时,间接促进了企业重视经营信用及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的‘质’,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杨勋说。

  02

  提振文化自信与中国时尚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在杨勋看来,随着我国人均GDP已跨越一万美元大关,中国经济对于全球经济的支撑作用愈加重要。而在提振文化自信与中国时尚话语权方面,中国时尚与全球时尚更加紧密接轨,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迫切要求加快以设计创意、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品牌与文化为支撑的协同创新,实现全球时尚语境下结合时代要求的中国时尚表达,发挥时尚的民族文化价值,提升品牌的文化自信、行业的文化自信乃至国家的文化自信。

  为此,围绕进一步提升时尚文化影响力,杨勋带来了关于提振文化自信与中国时尚话语权、加快核心时尚平台建设的提案,在多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首先,要做好中国时尚对外交流的顶层设计与核心平台建做好中国时尚对外交流的顶层设计与核心平台建设,提振全球时尚语境下的中华文化自信。新发展格局下,需要规划中国时尚产业的发展目标与发展路径,有效嵌入建设文化强国、培育文化内生型动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系统战略。首要工作,就是给予优质平台项目重点资源扶持,打造中国时尚的“大师、大牌、大事”,提振中华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时尚文化复兴。第一,加快承载与壮大中国时尚的核心平台建设,大力扶持立足于国家战略层面、具有深度产业支撑、具备全球辐射影响力基础的“中国国际时装周”;第二,集聚时尚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加大中国时尚文化的全球推广力度与高质量输出,针对发达国家主流时尚中心及“一带一路”沿线,开展时尚文化交流。

  其次,要建立健全设计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机制建立健全设计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机制,成立国家时尚产业专项基金。借鉴意大利、法国等目前具有时尚话语权的西方国家做法,成立“国家时尚产业专项基金”,依托“中国国际时装周”多年来积累的人才聚集效应及专业性与权威性的选拔机制,遴选优秀设计人才予以重点扶持。支持以中国元素、中国传统文化、国潮等为设计灵感和风格的设计师与品牌“走出去”,在国际知名时尚平台举办发布活动,并布局设计价值转换的商业渠道,提升中国时尚在全球的文化影响力与市场影响力。同时,把服装设计师培训列入文旅部、商务部、科技部、外专局出国培训计划。

  第三,要强化平台协同效应强化平台协同效应,以时尚设计驱动时尚消费以时尚设计驱动时尚消费,助力北京建设国际时尚消费中心城市。北京是政治、文化、科技和国际交流中心,也应成为国际时尚消费中心城市。国家有关部门应支持北京市发展消费驱动战略,借助“中国国际时装周”进行品质高端、品位独特的新品首发,积极鼓励国内外时尚品牌联动在北京的全球性、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构筑中国时尚城市生态,打造多元消费场景,引领全球时尚消费。鼓励加快配套时装周发布的商业渠道建设,推动新锐设计师品牌showroom的文化体验与商业价值转化。推动线上跨境电商业务,线下建立集科技、休闲、娱乐、潮流为一体的时尚生活综合体,带动时尚消费的生活方式引领与商业价值实现。聚焦提升中国时尚文化自信,设立中国时尚传媒联盟,打造全球时尚传媒矩阵,探索建立国际城际时尚消费联动促进机制,构建具备专业深度、市场影响、辐射面广的时尚舆论导向,驱动时尚消费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03

  促进废旧纺织品资源循环利用

  杨勋对《中国纺织报》记者谈道,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和消费国,每年纤维消费总量超过3000万吨,人均纤维消费量为22.4公斤,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与此同时,我国每年在生产和消费环节产生600万吨左右废旧纺织品(不包括存量),并以每年超过10%速度增长。

  “但因体制机制、回收体系、分拣方式、技术和标准等原因,再生原料以PET瓶片和工业废料为主,来自城乡居民旧衣织物数量较少,废旧纺织品再利用总体效率偏低。”杨勋谈道,随着全球时尚产业2030年前实现再生材料替代目标,未来再生原材料需求量会快速增长,迫切需要提高我国废旧纺织品资源化利用比率,促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再利用产业发展。

  为此,杨勋带来了“关于促进废旧纺织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引导与支持的提案”,他从六方面提出建议:

  一、建设废旧纺织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须引入市场化机制。

  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可以节约资源(石油、土地等)和保护环境,解决老百姓旧衣旧被闲置浪费问题,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好事。目前在前端回收环节市场行为缺失,废旧纺织品物权转换解决不了,老百姓或者机构旧衣物进入再利用企业缺乏法律依据,为不规范交易提供了机会。建议尽快开放和建立合法、合规、有序的旧衣“二手市场”,同时采用互联网回购方式,用市场机制在源头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产业链建设。

  二、建设以中心城市为载体的废旧纺织品回收分拣基地。

  由于废旧纺织品属于轻抛料,且分布家家户户不易于远距离运输,回收过程物流成本和旧衣物卫生安全严重制约再利用产业链建设。目前城市垃圾回收与工业体系无法有效对接,造成大量回收旧衣物资源被焚烧。建议以人口密度高的省份中心城市为轴心,通过政府立项、财政或社会资本投入,建设布局合理的废旧纺织品回收分拣基地,与市场化回收和工业化再利用对接,根据再生纤维再利用标准,按照回收、分拣、拆解规定流程和卫生安全技术规范,有效增加纺织再生原料供应量,促进废旧纺织品资源循环产业链发展,助力城市垃圾再生利用体系建设。

  三、搭建废旧纺织品资源循环利用服务平台。

  目前我国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上下游产业链尚未健全,相关信息传递链不完整。建议推动废旧纺织品资源循环利用服务平台建设,建立有序、流向清晰的废旧纺织品回收资源化利用信息可追溯机制,为国家和行业提供废纺资源循环利用情况和数据,通过对再生原料、再生产品进行认证,企业循环经济信用评价,为废旧纺织品回收、资源再利用、绿色供应链建设提供支撑。

  四、推动先进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应用试点示范。

  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在技术路径上已有所突破,但分拣基本以传统人工鉴别为主,分拣、开松、回收利用的中高端成套装备基本依赖进口。建议引导和加强相关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研发和成果转化,鼓励纺织服装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专业科研机构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废旧纺织品再生资源产业规模化、规范化、绿色化发展。

  五、纺织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化全面统筹管理。

  随着市场对再生纤维、再生产品需求量快速增长,相关工艺、装备、产品的不断创新,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建议成立全国纺织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强化行业标准化管理职能和形成跨部门协同机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无缝对接和配套政策完善,实现再生纺织品标准化全面统筹管理和质量监督。

  六、加大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的宣传舆论引导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资源节约和消费升级的拉动,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应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建议通用融媒体方式为居民讲解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相关知识、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消除社会上听到“废旧纺织品”就认为是“黑心棉”、“洋垃圾”错误舆论影响,建立相关立法,促进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循环利用。

  (来源:中国纺织报)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hokieu.com”,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png
开启新征程,奔向下一
2025贺图.jpg
纺织经济信息网祝您20
2024关键词.jpg
【专题】2024年纺织服
360.jpg
【专题】第一届中国纺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1.jpg
守正创新荣膺担当,中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