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淮滨:非常感谢吴立董事长的致辞。北京纺织是都市纺织转型中比较成功的的。下面进入我们论坛的主题发言环节。首先我们有请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李毅中先生给我们做主题发言。他的题目是《把握工业心常态,创新驱动促升级》。 14:20
李毅中:尊敬的王天凯会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各位朋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的中纺圆桌论坛,第十届年会主题讨论新常态下的中国纺织工业。王会长让我发言,说一说新常态下的中国工业经济。我想谈几点体会和思考。主要说两个问题,第一工业经济新常态、新变化,第二我们怎么适应,我们企业怎么通过创新增强我们的活力和动力。 首先我讲一下第一个问题:认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把握工业经济的新变化。大家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经济的新常态,有九个方面精辟论述。我学习以后,结合我们工业经济有这么几个体会。第一,工业增加值增速处在换挡期,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和GDP一样。我们看一下2008-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加值的增速是下降的,12.9、11、15.7、13.9、10、9.7,去年2014年降到8.3%。我这里有一张图,标出2013年四季度到去年年底每个月工业增加值的增速,是逐渐下降的。特别是10月份降到7.7,11月份降到7.2,12月回来一点,7.9,可见下行压力加大。不管怎么说,总的属于中高速。工业全年是8.3,支撑了GDP的7.4。我们的主要指标,总体上处于合理区间。增速适当放缓,一个有利于我们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资源环境已经难以承载。同时使我们能够腾出精力搞结构调整、去搞深化改革。 第二个特点,工业处在调整转型的过渡期。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大,我们以投资为例。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是19.3。但是比“十一五”平均速度降低了6个百分点。去年投资增速降到15.7%,比2013又降了3.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去年增长12.9%,比上年回落了5个百分点。无论是总投资,还是工业,我没有说房地产,还有房地产增速都是明显下降的,当然仍然不低,还有12、13、14、15,我觉得不低了,关键是不是合理。 我们投资的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产能严重过剩,这种行业投资增幅明显下降。比如说去年钢铁行业,一说过剩首先想到钢铁,去年钢铁的投资负增长,减了4.7%,说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了,长期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的状态改变。总书记提出来要调整存量,做优增量,这两个要并存。从2006-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明显下降。 我们仍然要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继续淘汰落后,化解过剩的产能,培育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优化升级,推进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服务化。从结构调整方面,也有好的信息。比如说去年高技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增幅是12.3,工业是8.3,高出4个百分比。过剩产能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焦炭,产量略增加一点。钢铁产量只增加了0.9%,水泥增加了1.8%,玻璃增加了1.1%,焦炭零增长。说明调整结构见到效果了。单位工业增加值的能耗,工业的耗能强度降低了7.5%,单位GDP的能耗降4.8%。信息消费是一个新概念,总量去年增加25%,与电子信息工业,与3G变4G拉动了信息消费,信息消费的绝对量,不完全统计2.8万亿。 第三个特点,工业经济要大力提质增效。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高,其中反映一个指标,工业增加值率。我们分子是工业增加值,分母是当期的消费收入,这么一除,我们在“十一五”25.6%,很遗憾这几年降到了不到23%,发达国家是35-40%,我们差十几个百分点,总量很大,但是质量和效益不高,工业增加值率太低了。 如何提高工业增加值呢?一方面要大力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品牌、附加值,一方面要大力减少生产、制造、服务过程中消耗的固化劳动和中间费用,这两个一减,工业增加值就高了嘛。说明我们在提高工艺效率方面小工夫不够。去年规模以上规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实现利润增长3.3%。这两个数字本身就说明有点问题,收入增长7%,利润增长3.3%。3.3%增幅确实是明显下降,这几年没有过,但仍然不是太低,利润总的来说还是增加的。工业利润率5.9%,降到5.6,5.7,最低5.5,利润率基本持平。 大家看一下这个图,下半年利润增幅逐渐降低,虚线是累计的,到年底算3.3,实线是每月增加值,10月份工业利润负2.1,11月份负4.2,12月负8,我觉得这个问题有点严重了,继续这么走,下行压力有点太大。我们工业提质增效的任务紧迫而繁重。首先我们自己得努力,我们自己努力不够,我们要靠创新来提高我们的利润。但是仍然要加大支持实体经济的各项措施,我认为还没有落实。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支持实体经济的措施,没有真正落实,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了。 第四个特点,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差异化发展。从地区来看,每个省的产业结构不同,工业增加值增幅也不同,比如说能源和原材料比重大的,比较重的一些省份,去年工业增加值的增幅明显低,出了正常的区间,增长5、4、2。从行业来看,每个行业的市场状况不同,价格走势也不同。这几个月煤炭的价格、石油的价格、钢铁的价格,一直往下跌。所以这些行业的增加值的增幅和盈利状况发生了分化。我们纺织行业不错,利润增加6.12%,电子制造、汽车、电力利润增长也比较多,这几个行业在10%以上。 但是刚才我们提到的石油、天然气利润下降了13.7%,油价下跌。煤炭利润下降了46.2%,煤炭协会的同志告诉我,70%的煤矿在亏损,确实是严峻。从企业来看,有盈有亏、有起有落、有喜有忧,我觉得这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规律,所以要有平常心看待市场经济下调整结构的差异化。不管地区也好,行业也好,企业也好,当然要互相借鉴,但是很难互相攀比,要从实际出发,优势互补,差别化发展,不能要求每个省的工业增加值和GDP的增幅都一样,也不能要求每各行业都一样,也不能要求每个企业都一样,差异化,差别化,所以我们要差别化发展,不能够产业雷同。 至于今年怎么样?今年预测GDP 7% 左右,工业增加多少?统计一下“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和GDP的增速有一个比例,这两个曲线越来越靠近,过去这个比是1.3-1.4,GDP是10的话,工业是13、14,由于三产的比例在GDP中的比例上升,二产的比例有所下降,另外结构有其他的原因,现在这个比大概是1:1.15,明年GDP7,工业是8可以支撑GDP的7,这个8是不是轻而易举,不是的。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加,所以今年如果实现工业增加值的话也不容易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这是我给大家汇报的一个问题。 第二我说一下我们要适应新变化、新常态,企业应该寻求创新,增强内生动力和内在的活力。首先我们要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国际双重压力和挑战,企业家应该尽快转变观念,增强创新的动力。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着力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革。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结合,与新能源、新材料,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悄然兴起。大家知道美国吸取了过度依赖虚拟经济,泡沫泛滥,以至于导致金融危机惨痛的教训,所以09提出再工业化、本土回归、重振制造业。德国提出工业4.0,欧盟提出工业站GDP的比重,2011年是15.1%,2020年要提高到20%,9年的时间提5个百分比。日本发布了制造业竞争策略,新型国家正在高起点迅速建立本国的现代产业体系,这些都是国际新变化。 对照国际的新变化、新策略,我们2020要实现基本工业化,我们还没有工业化,根据十八大提出的要求2020基本工业化,工业制造业还处在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我们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行业和领域,我们的高铁、核电、航天等等,但也有相当落后的,甚至是完全依靠人工作业的小矿山、小作坊。我们要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要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在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同时,也要下工夫淘汰落后、化解过剩产能。 在精心谋划工业4.0的同时,我们要着力打造工业3.0,甚至不得不补2.0的欠账,这是我们的国情。我觉得我讲的不夸张,为什么补2.0?我刚才讲,有不少是完全靠人工作业的小矿山、小作坊,你到小煤矿看一看,你到小铁矿看一下,那是工业2.0要解决的问题。还有我们的质量,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他们的质量问题是在工业2.0那个时候解决的,现在我们的质量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的有利条件,我们有巨大国际市场潜力,工业化城镇化的巨大需求,雄厚的资金积累和外汇储备,4万亿美金的外汇储备,52%的储蓄率,这些是其他国家,甚至是美国不具备的。在发展的长途进程中,我们前有标兵,后面有追兵,新兴国家,所以我们要坚定信心,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 第二创新投资理念、控制投资合理增长,大力调整投资结构,规范企业的投资行为。企业要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内涵为主发展,技术改造是内涵发展的战略措施,不是什么权宜之计。实践证明,需要有技术改造的经验,法治工业也是这样的。技术改造的投入产出比,是新建的两倍左右,这是几十年经验的积累。产出包括利、税、折旧、工资。去年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例是40.1%,而发达国家,美国也好,欧盟国家也好,他们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实现工业化,那个时候他们技术改造占工业投资的比例,少则50%,美国多则69%。七成搞改造,内涵发展,我们对技术改造也重视,但是只有四成。所以希望我们的企业,集中自有资金,争取国家和地方的支持,吸引社会投资和银行贷款,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技术装备,针对我们生产经营环境中的瓶颈和短板,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改善技术经济要素指标,提升智能化、数字化的制造水平,变革生了方式和商业模式,提高我们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企业的发展,要由外延为主,转向内涵为主,增强我们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还是市场投资的主体,要改进和规范投资行为。我们高兴的看到了,国家还有我们发改委正在推行投资体制的改革,企业是投资主体,减少审批,减少备案。我们企业有了投资权,应该怎么样呢?首先要多渠道准确及时了解市场信息,防止避免信息失真,跟风走。无论任何企业都要建立市场投资主体、权责一致,盈亏自负,风险自担,要改进和规范投资行为。 从国家来说,要依法保护投资人的利益,不仅是国有资产,也要保护民营资产、私有资产,放开垄断行业中的竞争性行业,制定具体的办法,对垄断业务特许经营,使民间资本有序进入垄断行业。我们企业家要选准投资方向,把握投资机会,我希望更多的投资到实体经济中来,因为实体经济不可能一夜暴富,也不能一夜垮台。 第三重塑和再造“降本增效”的观念,发展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几年我们企业成本费用不断攀升,挤压我们盈利空间。不少人认为,我国工业低成本的优势已经丧失了。这里有客观正确的反映,也有认识上需要商榷的。数据显示,我们国家的制造业成本,不仅高于东南亚、非洲,而且已经达到了美国制造业成本的90%。长三角、珠三角,达到美国制造业的95%。我听我们的纺织的同行讲,有一些民营企业家,到美国建纺织厂,原因之一,他算算账,各种算下来,还便宜,我觉得这个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近十年,我国劳动力成本增长了2.7倍,形势确实严峻。美国本土回归,降低了物流成本,页岩气的开发利用降低了能源成本。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给美国造成了压力,那要另当别论。加上先进的技术,所以美国的制造业成为不但上升,反而下降了。我们的企业应该重塑和再造建立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生产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这五个创新基础上的低成本战略。我认为低成本战略这个词没有错,不要认为这是贬义词,低成本不是过度利用资源、污染环境、甚至牺牲劳动力的健康生命低成本,而是要创新,创新基础上“降本增效”提升我们的要素水平。 通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用装备技术代替人工。浙江省劳动性密集型企业很多,但是提出了机器换人。我说是不是人控机器,机器换人,人下来干什么,不是失业,不是待岗,人去控制机器,从而大大提高了工效,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能再依靠廉价劳动力,繁重的体力劳动换取企业的利润。富余劳动力的产生不是坏事,带来了竞争,增加员工提高素质的动力,通过转岗培训,为企业开发新业务,提供了人力资源。 第四产学研相结合,要在用字上下功夫,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多年来我们实行市场为导向,市场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科技创新的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个应该给予肯定。但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只有30%,发达国家是60-70%。我们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40%,发达国家是60%,差距太大了。 实现经济增长,要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是最重要的方面。关键要抓好成果的转化,研发的目的全在于用,只有用才能进入市场,没有用就没有进入市场。研发成果要从论文、评奖、样品中解放出来,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科研成果要变为工艺设计、实体项目,样品要变成产品和商品。 总书记在经济工作会议上有一句话,创新成果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讲的很精辟,很到位。用的另外一个含义,用户要自始至终参加研发、设计、工程、生产、制造、销售全过程。用户参加不仅代表了市场信息和用户体验,而且派生了个人定制、众包设计这些新的业态。更重要的是,我们用户和我们研发制造全过程的参与建立了感情,了解你这个研发是可靠的,知道你这个产品是可用的,所以就愿意采用你的研发成果。 我多次建议要进一步改善完善科技创新机制,要产学研用相结合。大中型骨干企业都要建立自己的技术中心和研发团队,中小企业力争做到专精。行业不同,研发投资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同。我们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2.1,但是大中型骨干企业只有1,纺织行业有多少我不太了解。上个月我到山东济宁、山东如意,很有名的纺织企业,我问他投入多少?他说是3多一点,我没有考证,这应该是不低了。我们的企业是不是都要加大研发投入,逐渐靠近国际同行的水平,达到不可能。因为我们人太多了,成本费用可能还很高,但是逐渐靠近。 我们要组织生产营销中的技术攻关,由骨干企业组成产业联盟,进行我们行业的攻关,还要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来自于生产实践的重大科技难题,应当是院校研发机构的项目源泉。企业主动跟踪了解,主动承接研发成果,提高我们行业的技术水平。 纺织是事关国计民生、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市场稳定、优势明显。我们纺织工业产业链长,具有稳定的广阔市场的需求,是刚性的需求,也是出口的重要组成。多年以来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淘汰落后,兼并重组、升级换代,创新品牌具有明显的优势。 近来长期困扰纺织工业的难题开始化解,比如说棉花进口的问题,国际国内价格差的问题,还有增值税高增低扣的问题。工业部呼吁解决,这个问题少说也有二三十年了。现在高兴的看到这些难题开始化解。为我们纺织工业的健康发展改善了环境。纺织工业也面临着严峻着挑战,适应引领新常态,要坚持改造优化,提质增效,创建品牌,提高质量。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祝我们纺织工业,为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做出新的贡献。祝论坛圆满成功。
孙淮滨:非常感谢李部长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有水平,非常深刻的报告。他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常态的九点把握,用大量的数据,阐述了工业经济的新常态的一些基本表现。我觉得他重点就是围绕创新驱动,谈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一些建议和观点。现在国际经济环境确实比较复杂,发达国家做工业化4.0,新兴市场国也在搞自己的4.0体系,我们自身也要加大调整。创新条件下的低成本,应该是我们坚持的战略。这个观点,对我们纺织行业来说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最后对我们纺织的发展也提出了要求。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李部长的演讲,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们有请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主任潘建成博士,给我们讲中国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 14:56
潘建成:非常高兴参加我们纺织业界一年一度的盛会。刚才听了王会长、李部长精彩的发言,很受鼓舞,也很受启发。实际上我发现李部长也是一位统计专家,用了那么多统计图表,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省我的时间,因为我这里也是用大量的图表,有一些图表可能是一样的。 今天我要讲的内容分三方面,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来看待当前经济形势。第二个问题,我们知道我们处在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什么东西在变,当前中国经济什么在变。第三是更长期的,前面是短期的问题,从长期角度来看怎么理解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这是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用历史数据展示出来。很多人说中国经济GDP增长是24年以来最低值,工业增长是20年以来的最低值,大家很担心,那我想值不值得担心?我们从最近几年的GDP数据来看,它确实有这样的现象,第一趋势是往下的,换挡就是往下的。但是最近两三年经济走的相当平缓,从2012年开始,2013年,2014年,整整三年时间,最低7.3,最高7.9,实际上是很平缓的,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决策部门追求的目标是经济的平稳增长。 实际上我们做到了,但是为什么大家不开心呢?这个问题是需要回答的。2年以前有人问我,当时经济开始往下走,2012年三季度的时候,开始往下走的时候,有人问我,中国经济的底在哪里?我当时就回答,有人说是2012年的三季度、四季度,或者2014年一季度、二季度是底的。我说可能大家说的是对的,假如说这个底是平的。因为大家想的底是08年底,09年初的底,接下来大家想接下来的底在哪里? 问这个问题的目的就是过了这个底就好了,就起来了。但是事实上我们当时的判断,可能不会出现这个底。所以我们说,谁说的底都是对的,如果这个底是平的话,两三年过去了,我们今天终于发现这个底确实是比较低的,当然不完全是一条线,但是后面这几年确实比较平稳。 为什么这样平稳的增长,大家心情不好,情绪不高,大家很难受,我们需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做了企业家调查,企业家对当前的盈利判断,综合来说也是比较正常的,四分之三以上的企业认为是正常或者好于正常的,变化不是那么大。今年和去年、前年,盈利状况、收支、平衡盈余的状况并不是那么大。 销售利润率,虽然我们说利润增幅最近几个月下滑比较多,但是它有一个基数,但是销售利润率变化也不大,比本世纪初的时候还高。为什么大家情绪不好呢?我们首先要理解这个问题。第一物价,PPI,工业品价格持续34个月下跌,几乎没有过。唯一的一次是亚洲金融危机曾经出现过,那么这次再次出现,连续34个月,差不多有3年时间价格天天在跌,大家的压力很大。尤其压力大的是,外面的价格在跌,自己的成本在涨,为什么,农民工的工资在涨,人工成本在涨,这是人们不高兴的很重要的原因,压力很大。 第二分化严重,现在困难的是什么?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困难,有的企业还挺开心的。但是现在资源密集型行业比重比较大的行业,那些地区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因为石油价格下跌,带来的石油产业的困难,以及上游资源型产业钢铁、有色、化纤、煤炭,最下面的几个行业利润率非常低。煤炭原来日子非常好过,现在很难过,它的利润率是三级跳。2012年、2013年、2014年。2012年已经不好了,但是利润率还那么高,2013年跳下来,2014年更进一步跳下来。 电力也是三级跳,电力往上跳,因为煤炭往下跳,电力所以往上跳,电力的快乐是建立在煤炭的痛苦之上的。很不错的是烟草,还有竞争性的产业,比如说医药、饮料、仪器仪表、汽车。饮料、医药、食品属于消费类的行业,仪器仪表、汽车这属于产业结构升级、信息化需求增长的产业。这说明了什么?现在分化非常的严重。我们现在的痛苦是受资源密集型产业传染的。因为现在的社会信息非常发达,微博、微信。现在这个社会又是相对比较浮躁的社会,痛苦的传播,远远快于快乐,所以大家情绪不好。 地区也是不一样的。现在痛苦的是哪些地方?“黑山河”,黑龙江、山西、河北、辽宁、吉林。为什么这些地方痛苦。工业增长罕见下滑,从历史平均来看,这些地方都是增长比较快的,但是今年下滑很快,因为这些地方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比较大。大家为什么担忧,为什么情绪不好, 根本的原因在哪儿?因为过去那么快的增长,大家习以为常了,但恰恰那是不正常的。 我们的财政收入增长那么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那么快,其实这是不正常的。现在说新常态,对应过去的旧常态,但是我觉得要特别小心,新常态意味着未来正常的发展的趋势和状态,但是旧常态,我个人觉得,旧常态是过去经常发生的,但是未必是正常的状态,它快的不正常。你把过去那么快当成正常,那么今天实际上正常的增长,你就把它当成慢的了。这也是我们感觉很痛苦的原因。 事实上我觉得我们今天其实可以欣喜的看到,一系列比较优化的结构变化的方向。比如说第三产业,刚才李部长也讲到,2013年开始,历史性的中国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2014年,这个趋势在延续,而且这个差距在加大,非常的明显。那么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投资比重变化,我们可以预期未来第三产业增长的趋势还会延续,因为你可以看到,第二产业投资占比依然在扩大。即便在第三产业中,我们发现分化也是比较严重的。 曾经第三产业没有单独的IT服务业,所以叫其他服务业,我们看到其他服务业这些年的比重增长非常快,代表现代服务业增长是很快的。房地产温和上升。消费结构升级,汽车进入家庭以后,替代了交通运输行业在服务中的比重。金融业持续上升,服务业内部结构也在升级。 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下降。本世纪初,加入WTO以后,出口迎来迅速的增长,出口依赖在03-07年处于直线上升。金融危机之后,对出口依赖下降。这是中国内生增长动力增强的表现,而且我们出口结构明显优化。有的时候困难不一定是坏事。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出口结构在优化,一般贸易比重持续上升,加工贸易比重持续下降。装备高端的汽车、IT、电器、仪器仪表装备比重上升,而且保持高位。传统的,包括我们纺织服装在内的出口的比重在温和的回落。 我们对于美国、欧洲、日本这样的传统贸易伙伴,出口的比重在下降,但是对东盟、金砖国家的出口比重上升,尤其是对东盟。消费对增长的贡献在持续上升。消费结构升级,我们可以看到食品消费在回落,衣着消费,与我们纺织有关的相对平稳,文化娱乐消费呈现平缓的U型,现在处在回升的状态,医疗保障完善,导致医药销售比重温和回落,这是有利的,积极的,交通通讯占比持续上升,信息化和消费结构升级。 从这一切我们都看到了变化,这个变化是向升级的方向走。城乡的收入差距,我们用倍差来看是在缩小的。最近这些年农民工的工资上涨比较快,增速快于城镇居民。财政收入,我们过去一个问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中,国家财政拿的太多了,现在已经进入一个平台,未来将是下降的通道。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结构优化的表现。不值得我们太担忧。 经济增长延续了3年来的平底走势,我相信2015年依然是这样的走势,而且结构呈现出优化。2015年会怎样走,我们看看外部的环境。全球经济谈不上太乐观,当然也不是很悲观。总的来说,美国经济还在温和的复苏,但是发达经济体除了美国之外,欧洲、日本动力不足。新兴市场国家也是这样的,印度不错,但是其他的国家动力不足。比方说巴西处于衰退,俄罗斯因为美欧的制裁,石油假的下跌,也即将衰退。整个新兴市场国家的动力也不足。 总体来讲全球知名的结构都下调了对2015年的全球增长。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农民工工资持续上涨,又增加了我们出口的压力。当今美金增值又减少了人民币出口的压力。我们还有“一带一路”,还有我们出口退税,最近这几年增长比较快。政策鼓励和国际战略的实施,一定促进我们的出口。但是我觉得我们也要理性的去看“一带一路”的推广,这个战略的实施,是宏伟的,但是难度也是非常大的。 因为“一带一路”不是再一个国家实施,整个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的欢乐是非常复杂的,没有那么容易的。比如说希腊,新的政党上台之后,对我们投资的港口就出现一些问题。我们要坚决推进,也要充分考虑国际复杂的环境,没有那么容易,我们要谨慎看待这个结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我觉得是非常到位的,2015年跟2014年差不多,“三期叠加”影响依然严峻。认为连续三年产能过剩这样的严峻程度其实在温和上升。我们已经连续3年消化过剩产能,但是这个任务到今天依然十分艰巨,没有那么容易。比如说电解铝,虽然有一些地方消化,但是有的地方新的产能增长依然比较快,当然这有特殊的原因,我们可以理解。正是因为有特殊的原因,说明我们的环境是复杂的,消化产能任务是艰巨的。 设备利用率未有回升迹象。我们做企业景气调查,企业家对未来的预期不是那么乐观,有所回落,尤其是预期,对当前的判断比较平稳,但是对未来预期不是那么乐观。跟我一开始说的是一样的,大家的压力很大,经济学家的预期也不是那么乐观。 从订货来看,从市场来看,工业的订货温和的回落,但是我想说,其实还是正常的。虽然温和的回落,但是毕竟有接近80%的企业,目前的订货是正常的,或者好于正常水平。所以我们需要这样看,不能仅仅看到下滑就觉得很担心,总体来说还是基本正常的。 工业企业的投资意愿回落,但是并不是很剧烈。工业投资增长回落是正常的,因为产能过剩。工业用工意愿回落,这也是正常的,因为机器替代人的趋势在蔓延。还有一个影响2015年形势的就是房地产,房地产今天的形势和过去相比,我认为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就是供求。重要性房地产的需求已经接近饱和,需求最重要的指标就是中国的住房拥有率,中国的住房拥有率,远远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几乎是最高的,现在差不多已经90%了,难道让我们住房拥有率达到100%以上吗?那就是社会资源巨大的浪费,每个人有一套房子就是社会资源巨大的浪费,全世界没有一个地方是这样的情况。 我们强调的是要保证每一户家庭都有房子住,但是绝对不追求每一户家庭都有住房,如果是那样的话那将是社会资源巨大的浪费。这是2013年的调查,在买房子的人里面,十个人有四个人已经有房子了至少有一套了,四个人里面有一个一套两套三套四套以上的还要买,这就是泡沫。我不认为一个家庭有三四套房子,春天住一套,秋天住一套是正常的现象。他要那么多的房子,更多的理由是为了投资,甚至是投机。当你这个比重达到四成以上的时候,还在增长的时候,那必然是泡沫。有人问,这个泡沫要不要刺破,我说不一定要刺破,如果萎缩的话那是最好的状态。2014年下半年,中国房地产开始有一点下降。有人说房地产市场崩溃了,要救市,我认为这是很荒谬的。我们反复说让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到现在也没有回归,现在终于回归了,你为什么慌了呢?我们应该正视房价温和回落的结果。 刚才我说需求接近饱和,但是供给增长在加快。竣工面积,施工面积的增长,依然明显快于消费面积的增长,这是一个差。我每次坐高铁,刻意在高铁站旁边看一下,你可以发现,几乎每个高铁站旁边成群的楼盘在建设。如果不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会出问题的,因为供求已经变化了。 为什么说房价现在比较稳定,是因为我们消费者预期还是比较稳定的。认为上涨的和下跌的比重差不多。更多的人认为房价不涨不跌,这是非常好的预期,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状态,同时一定要适度减少供给。同时我们要适度调整房地产的政策。比方说我们可不可以把保障房建设这样的思路适当做一个调整,把有一些建保障房的钱,让他买商品房做补贴,一定程度缓解房价下跌的压力。总的来讲,2015年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对于经济下行的压力可能比2014年还要大,因为它是滞后的。 但是我刚才说了那么多压力,我们同时还要看到信心。第一投资的新开工投资增长是平稳的,意味着未来的投资增长还是有一定的保障的,下滑不会太剧烈。第二我们依然有一些快速增长的投资,比如说基础设施,水利、道路、公路、铁路、公共设施。我们现在全国据说有100多个城市在修机场,几乎每个省会城市都在修地铁。这个空间是巨大的,当然有一个省份没修那就是山东的济南,不是不想修,因为不能修,因为济南全城地下都是水,这说明投资增长的空间巨大。 另外一点更值得注意,就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增长,在快速增长。全社会投资增长15%,但是他们是35%以上。包括IT服务业、商务租赁、科技服务。中国的消费信心在温和回声,最近公务员工资的调整,一定会产生一种扩散效应。也就是说居民收入的增长,会对消费产生正面刺激的作用。城乡居民消费意愿上升,消费与储蓄意愿出现逆转。过去我们做的调查,储蓄意愿高于消费。综合各方面的因素,2015年出口可能会比较平稳,跟去年差不多,6%左右,投资会温和的回落,但是消费有可能增长回升。总体来说经济增长会放缓,经济学家预期是7.1%,我觉得这个差不多,比较靠谱。如果2015年是7.1左右,那是比较理想的增长。 接下来我谈一下新常态,怎么理解新常态。首先我觉得我们要理解中国经济现在增长慢吗?大家一直担心我们慢不慢?我们放眼全世界,我们看看,你觉得很难受,可是你看看其他的国家。美国在发达国家稍微好一点,不到3%,日本已经衰退,欧洲在零左右。金砖国家在新兴市场里面是比较好的,但是现在也不行了。巴西、俄罗斯面临着衰退,南非2%左右,最好的印度百分之五点几,最好的才五点几,你才7.4,比最好的还高2个百分点,凭什么,凭什么你高那么多还不开心。难道世界所有的国家都是不求上进的,只有我们中国积极进取的吗?我觉得如果这样想,恐怕是不理性的。 我们一定要反思,我们这么快的增长有没有问题。我个人觉得值得反思,为什么我们这么快,还不高兴呢?有这么三个原因。第一我们是什么样的增长,因为增长是GDP的增长,GDP就是这个楼倒下了,这个楼倒下的瞬间,GDP不是下降了,而是增长了。因为GDP是流量,它是一段时间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新增加的产出的总和。两个车在高速公路跑的好好的,没有GDP,一撞GDP立即产生,医院、修理厂都有生意了,所有的生意就是GDP。我们的GDP很高,但是我们的存量未必那么多。有人问我,新加坡建国30年高速增长,但是还没有中国改革开放那么快,但是30年之后,新加坡从贫穷落后的小岛排在发达国家前面,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你比它快,为什么你最后的结果跟它差很多呢。我各人认为就是效率比较高,建了就不拆了,你建了拆,拆了建,你GDP很高,但是存量不多。不要再那么重视GDP了,要重视存量的财富。GDP是狗熊掰棒子。狗熊掰下来多少棒子拿回去才是好财富,你扔在地里那是损耗掉的GDP。我觉得这是很大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政府支出太大了,对GDP形成了绑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那么快的增长。最近两年,八项规定、反腐败,主要是为了整顿作风,抑制了政府支出。其实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它减少了政府支出对GDP的绑架,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第三个问题,很多人认为中国增长慢了就会有就业问题,我一直认为这个问题值得商榷,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就业状况,2.6亿农民工,有几个农民工保证每天工作8小时之内,每周有两天休息。如果这些人正常休息的话,有很多工作可以吸纳更多的人就业,就业形势完全就不一样了。我说的就业状况,就不需要那么增长那么高了。 假设无法改变现状,就按现在的就业状况也没问题,我们每年就业依然创新高,因为GDP的基数大了,每个百分点对应的GDP是不一样的,产业结构优化,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吸引力是强于制造业的,不用太担心就业,恰恰相反,我们从人口结构中看到,2012、2013、2014,每年两三百万劳动人口减少,就业压力缓解。最近几年连续增长下滑,但是没有出现金融危机那时候出现的失业压力,甚至很多企业为找不到农民工发愁,这就是结构变化。我们需要担心的其实不是就业,相反我们应该担心的是未来的养老。三中全会提出渐进式养老。 接下来我们谈谈三期叠加,三期叠加还会有很长的时间,首先怎么理解换挡?看起来增速低了,但是现在是24年前的增长,24年前,1990年按照不变价计算,也就是现在产出的十分之一。基数扩大10倍,你的增长还一样,你说哪个容易,哪个不容易。10年时间钢铁从1.29亿吨,增长了4倍。我们钢铁再过10年,再涨4倍可能吗?每年产销30亿吨。全世界的消费量17亿吨,你一个国家30亿吨,现在唐山一个市钢铁产量相当于一个欧洲了。 汽车,10年时间增长8倍,再过10年,我们汽车产销量每年1.8亿辆,那就是笑话了。我们不能再有这样的线性思维了,该换挡了,你的基数太高了。我们必须要认清楚,今天企业困难的根源是什么?连续4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做了调查,企业家回答,今天企业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连续四年排在首位的是人工成本上升。意味着什么?第一就业不困难。第二产品价格上不去。如果产品价格上得去,绝对不困难,因为产品价格连续30多个月下跌,那边成本上升,所以困难,压力大。为什么价格低,因为竞争激烈,因为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太多了,产能过剩,投资增长过快。我们已经找到了根源,企业今年痛苦的根源是过去投资增长过快带来的。 也就是说,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大规模的刺激,大家一下开心了,可是你今天很难受,今天的痛苦一定程度上是昨天的快乐带来的。在这样的形势还希望再来4万亿吗?我们必须改变这样的思路。习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有一段讲话讲的很好,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既要资源环境也要GDP,宁愿资源环境也不要GDP。我们该转变我们思路的时候了。2014年5月提出新常态,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我觉得太重要了。 三年前就有人问我,中国经济会硬着陆吗?我回答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转型的道路任重道远。今天还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同样用三年前的答案回答他,你还问我会不会硬着陆,我依然说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我还要说,转型的道路任重道远,转型太难太难了。 难在什么地方?难在我们对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没有搞清楚。我们长期过度关注短期问题,所以我们没有解决长期问题。曾经有一次我在会上讲过,不要把因为对短期问题的度关注,影响长期问题的解决。如果我们整天救火,火永远救不完。不如我们可以忍受小火燃烧的痛苦,我们把防火墙建起来,防火沟挖起来就不会有大火蔓延。我们要把长期短期搞清楚。 我们再用百米冲刺速度跑马拉松了,我们这种跑步的方式错了,资源消耗过快,环境受到污染,农民工的利益受到了牺牲,我们必须要改变了。长期怎么看?人口这样的优势不在了,资本投资优势不在了,幸好经济学家告诉我们还有三条路。一个是结构,结构就是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城市化、结构的变动会带来增长。第二个是制度,制度的变革会带来增长。制度是人民按手印,原来逃荒的,一年之后地还是那片地,人还是那片人,过了一年自给自足了。第三就是技术,李部长强调技术创新,我觉得非常重要。 习主席在财经领导小组会上,讲了这样一句话,主导国家发展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力生产率提高,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命运,而且我们要有紧迫感。这就回到刚才我说的问题,科技创新是长期问题,但是有的时候不着急,我们对不那么急的事就不重视,我们终于到了该特别重视的时候了。 2014年企业的创新意愿明显增强,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果,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企业,带动了整个技术创新的热潮。我们期待着这样的热潮能延续。中国经济到了“治病”的关键时刻,我们不要对经济增长数量的下滑那么担心。因为如果过度的担心你会影响改革,会影响结构调整,会影响转型。 我们再也不能像过去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了,我们一定要用平常心态对待当前的经济增长,要淡定要从容,要智慧,关键是增强改革的决心。我们要坚决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决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我们要更多的重视科技效益等等。更重要的我们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放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我们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GDP,为了大家开心,为了老百姓幸福。2015年是需要我们定力的一年,我们不要那么浮躁,不要那么多速 度,我们需要淡定,需要开心,需要优化。 中国经济增长就像一个飞快奔驰的火车,我们高铁越来越快。但是有的时候坐在车里面的人不是很开心,或者因为拥挤,或者因为其他的因素。我在想,如果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不能同步增长的话,我觉得宁可慢一点,让老百姓开心一点。有一天我看到另外一个火车,我深受启发,这个火车比我们绿皮车还慢,但是区别在于每个人面带微笑。不丹是世界比较贫穷的国家人均GDP不到2000美元,但是是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中国经济可以走的慢一点,但是我们的微笑可以多一点。
孙淮滨:听完潘博士的报告,我们每个人都露出了微笑。潘博士报告非常精彩,解惑了我们很多的问题,我们宏观经济应该穿着平底鞋走,不要穿着高跟鞋,稳当一点。更有效地增加社会财富,只有这样我们经济发展才能在物质、精神、文化上得到更大的硕果,这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再次感谢潘博士。下面我们特别有请到国家商务部外贸司王东堂副司长给我们演讲。 15:45
王东堂: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圆桌论坛,刚才秘书长也说了,本来计划参加我们今天下午论坛的时候,我们外贸司来的是张骥司长,因为他临时有会议就委托我参加论坛。利用今天这个机会,我就我们外贸的地位和作用,外贸新常态的主要特征以及外贸工作下一步的思路和举措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交流和汇报。 第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外贸的增速远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的增速,占全世界货物贸易的比重从1978年不到1%,提高2013年11.2%。全球货物贸易的排名从32名上升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我们贸易伙伴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几十个国家已经增加到目前的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了。我们外贸的经营主体从单一的国有外贸公司转变到现在国有、民营、外资等多种主体,多元化的外贸格局。 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外贸对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拉动经济增长。外贸、出口和投资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近些年外贸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平均水平大约是在18%,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促进了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也加快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 第二,外贸扩大了就业。中国的对外贸易直接带动就业人口1.1亿人。考虑到外贸上下游关联因素,带动的就业人口就更多。 第三,推动我们产业升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成功的抓住了国际产业转型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进口消化吸收创新。我们国家从一个工业相对落后的国家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品的制造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大约有178种商品的出口,居世界第一。在部分产品和领域,制造和技术水平已经晋升世界一流水平。 第四,增加财政收入。近十年,外贸增加的税收占全国税收总收入10%以上。2014年进出口环节的税收占全国税收比重估计超过15%,货物贸易的迅速发展,使我们国家外汇储备增加,也增强了我们国际支付能力。 第五,加快我们的体制机制的创新。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政府认真履行承诺,培育出一大批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和企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第六,提升国际影响力。08年金融危机以后,我们国家的对外贸易在全球率先趋稳。目前我们与美国等国家建立了高层对话机制,170多个外贸合作伙伴有对话机制,在全球治理体系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增加。 第七,有利促进和加强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目前我们国家是49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101个国家的前三大贸易伙伴,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2009-2013年,我们国家进口总量超过八千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量的三分之一。 回顾过去的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贸形势,我们国家的对外贸易实现了平稳增长,按照美元计算,我们2014年进出口增长是3.4,出口增长是6.1。如果剔除一些因素,我们国家进出口增速6.1,出口增长8.7,超过了我们去年年初的预期目标。全球贸易经济普遍放缓的情况下,考察和评价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应该在国际大背景环境下看。我们国家进出口增速高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和主要的新兴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稳中有升,有望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大国的地位。应该说成绩来之不易。 可喜的是,我国对外贸易实现平稳增长的同时,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一般贸易20年来首次占比过半,民营企业在外贸中占比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外贸的贡献与东部地区基本持平,外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进一步的增强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014年,我们国家的进口增速放缓,全年进口增长0.4,是近年来最低的增速。因为进口增速放缓,直接影响到2014年整个国家的进出口的增速。 我们分析,进口增速放缓,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但是大宗商品进口数量并没有减少。大宗商品进口量降低,有利于企业的成本。 第二方面,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条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国对外贸易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常态。从改革开放到金融危机爆发08年期间,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我们从30年里面,我们可以从时间区间分成3个阶段。1978-1990年是外贸快速增长阶段,那个时候外贸增长依托政策扶持、体制机制创新、低劳动成本优势内生因素。1991-1999年是较快的增长阶段。我国进出口和出口的年均增长13.5、13.6。这个时期我国承接国际转移的步伐加快,加工贸易在出口中的作用日益明显。2000-2008年是中国外贸发展超常规高速增长阶段。进出口和出口的年均增长达到了24.3,24.8,巨额的外贸增长的增量主要是外生力量,也就是国际转移加速,外商投资企业,从2000年开始是我们最重要的出口主体,出口占比接近60%。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外贸顺差逐年递增。 我国外贸实现近30年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五大驱动因素。一是世界经历了长周期的繁荣,国际产业转移加速,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我国低成本要素比较优势,加入世贸组织大大改善了我国外贸发展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和政策环境。 金融危机以后,上述五个因素和作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国际需求来看,世界经济仍然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长周期的繁荣已经变成了当前低速增长。2001-2008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4.5%,世界贸易的年均增长14.7%,金融危机以后,过去5年时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2,世界贸易年均增长3.1,大幅下降。从产业转移来看,跨国公司主导的大规模国际产业转移放缓,发达国家转向大力推动产业回归和再工业化。 产业转移在国际间现在缺乏亮点、热点和支撑点。联合国贸发会议有一个统计,02-07年,全球跨国投资年均增长15.7%,08-2011年均下降7.6,在我们国家,制造业利用外资从持续增长转为小幅下降。09-2013年,制造业利用外资,在我国利用外资总水平占比从09年的52%下降到2013年38.7%,2014年是33.4%。 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我们国家已经连续19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我们涉及的产品从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延伸。争执点从原来的法律层面向政策制度层面延伸。我国的对外贸易经贸关系更趋复杂。随着经济持续增长,我国的劳动力、土地、资源生产要素成本集中上升,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上限,低成本制造的成本优势明显削弱。美联储说,我们国家与美国制造业单位实际工资的差距从2006年17美元缩小到2015年的7美元,反映我们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趋势。 从政策环境来看,过去部分地方为了吸引外资带动经济,通过政策洼地换取投资高地,目前国务院已经明确规定,不得自行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地方招商引资过程中,继续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开始受到严格的规范。总的来说,近几年我们国家对外贸易已经出现国际产业转移放慢,产业订单向周边国家加快,传统竞争优势下降,一慢一快一多一升一降的态势。我们国家外贸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已经进入新常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外贸高速增长明显放缓,金融危机前30年,我们国家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8.1%,近五年下降到10.2%。从竞争优势看,过去我们国家的外贸主要拼规模、价格、体力、汗水,现在低成本的优势难以为继,必须拼质量、服务、技术、品牌。原来车间性工厂性的企业日趋艰难,营销性企业竞争明显。过去外贸出口主要依靠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现在一般贸易总体保持增长,但是加工贸易明显走弱。我国对外投资带动出口步伐明显加快,开始出现支撑我们外贸发展三股力量,一强一弱一快的格局。 过去发达经济体是我们主要的出口市场,现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外贸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过去我们传统的靠贴牌的纺织服装、机电产品是我们主要的产品,现在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产品成为我们重要的支撑点。 东部地区在我国外贸发展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中西部的作用日益凸显。中西部的出口增速,已经连续5年超过东部10个百分点以上,占外贸中的比重逐年上升。过去企业普遍希望减税让利给优惠,享受差异性的优惠政策,现在在新常态下,企业的诉求开始出现了分化,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更希望于政府侧重制度规范,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和创新环境。中小企业,仍然希望得到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 从经贸环境来看,过去我们国家是国际规则的旁观者、跟随者,现在必须要做参与者、引领者,要善于通过自贸区建设,为我国企业营造稳定可预期的环境,增强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挥更多的中国声音,注入更多的中国元素,以维护和拓展我国的发展利益。 第三,下一步的外贸政策。我们总体的思路就是,千方百计稳增长,坚定不移调结构,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引领新常态。就2015年,我们认为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世界经济仍处在金融危机后的调整期。从国内发展来看,我国的经了进入了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国内投资和经济增长放缓,将进一步抑制进口的增长。 从企业的竞争力看,要素低成本的优势正在减弱,近出口环节经营性收费负担过重,外贸企业经营压力增大。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从地缘政治来看,一些地区局势动荡加剧,国际贸易风险进一步增加。从重点行业来看,我们也做过调查统计,占我国对外贸易出口55%的机电产品,预计2015年出口增长6%,占比约30%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出口增长5%。我们国家的进口94%的比例属于 投资品和中间品。而且这两块与国内的投资,国内的经济增长和国际的需求紧密相关。 消费品增长很快,但是在我们整个进口结构中的占比,基本上是5-6%的水平。大量的中间品的进口,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始终徘徊的情况下,对进口增速很难有明显的提质。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仍然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仍然有不少有利条件。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总体上还是有着较强的互补性,这一局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我国仍然具备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产业配套完善,人力素质较高,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也做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定,为我们外贸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外贸发展空间广阔。面临新形势、新常态、新挑战,2015年外贸工作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步调,统筹考虑,主动适应外贸新常态,紧紧抓住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这一条主线,我们致力于实现五个转变。第一由货物为主向货物服务、技术、资本输入相结合转变。第二推动竞争优势为主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三,推动增长的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四,推动我们的政策环境由政策引导为主,向制度规范和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五、由尊重适应国际经贸规则,向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转变。 一是更加注重营造国际化、法治制的营商环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规范和清理进出口环节的收费,积极主动应对外贸摩擦,加强外贸诚信体系建设,引导外贸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兼并重组,提质增效,加快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 二是注重贸易和产业的结合,注重推进创新推动,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从源头,全过程,全方位的来支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加大外贸转型升级激励的培育力度,创新加工贸易的模式,促进沿海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三是更加注重发挥走出去对外贸的促进作用,鼓励企业通过开展对外投资,国际合作,工程承包,带动中国装备,中国相关的材料,产品,标准、技术、服务走出去,加快培育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是更加注重培育新的商业模式,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同有关部门研究推进在关检汇等方面给予支持,营造符合发展需要的国内外环境。 五是更加注重实施积极的进口战略,稳定能源资源进口,合理增加一般消费品的进口,更加重视进口对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 六是更加注重金融财政的支持力度,推动扩大出口信保的规模和覆盖面,增加险种,简化手续。推动完善出口退税机制,调动地方和企业出口的积极性。 七是更加注重提升国际经贸规则的积极性,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加快形成以周边为基础,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的网络。 我们国家是纺织服装生产大国,也是纺织服装的贸易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迅速,出口产业日益多元,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纺织服装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纺织服装产业虽然面临国内成本上升和国际竞争加剧的内外压力,我们国家的纺织服装出口,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位,出口增速高于当年全球行业的出口增速,占全球纺织品贸易比重逐年稳步上升。面对新常态,我们国家的纺织服装产业,也面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突破发展瓶颈制约的新任务。我们商务外贸司,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创造良好的外贸环境,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不断巩固传统优势,培育新优势,共同推进纺织服装持续健康发展。
孙淮滨:谢谢王司长,练内功增强我们的市场活力。下面有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给我们介绍纺织经济形势与走势。 16:11
夏令敏:其实刚才王部长前面致辞的时候,已经对纺织行业的新常态、特征、内在表现已经做了非常清晰的表述。李部长业介绍了我们工业的新常态,潘博士对宏观经济的新常态也做了解读,王司长也介绍了外贸的新常态。 我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纺织行业的新常态。从我们纺织行业的各个经济指标来看,我们新常态的表现就是增速放缓。王部长讲缓中有进,这也是我们行业主要的表现。增加值也好,消费增长也好,跟以前几年比都有所下调。出口到12月份增长5%。这个增长也产生了一个新的变化,我们从结构调整上有一些新的变化。一是从产品结构有新的变化。一个表现我们用天然纤维的比例降低,化纤比例上升。同时产品的价格也有上升的表现。在出口产品价格上表现比较明显。2014年11月份出口价格指数,比去年略高。 从产业组织结构上来看,由于市场的快速变化,对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的要求,小、专、精,成为产业组织表现的新特征。这是由当前纺织服装需求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决定的。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应用,智能化制造业成为我们纺织服装行业今后发展的很重要的特征。 从区域结构上来看,2014年有一些典型的表现。一个是东部区域的投资占比有所下降,而中部跟西部都略有上升。从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来看也有这样的表现,虽然东部占大头,但是增长比例有所下降,而中部和西部都有所上升。 对于市场结构而言,一方面是国际市场,一方面是国内市场。而国际市场的表现,2014年欧、美,从结构上都有所提升,对日比例上有所下降。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表现,2014年中国对韩国、台湾地区、非洲出口增速远远快于其他几个区域。韩国达到了21.25%,台湾总量比较小,但是非洲增速达到了17.23%。这样的增速,在我们众多的出口市场区域当中表现的还是比较突出的。 从国内的市场来看,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而服装纺织品增长10.9%,但是高于限额以上的商品零售。这个比例在商品零售当中高于商品零售9.8的比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表现,网络零售,2014年预计纺织品零售6700美元。纺织服装的专业市场去年总体的销售增长是3.61,中纺联跟踪了43家市场,增长了7%。东部区域主要是纺织品服装的主产区,产地的市场增长的幅度是比较高的。中部和西部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销售增幅是下降的,分别下降1.16%,8.51%。在互联网时代,在电子商务的应用上,对集散地市场压力是巨大的。 2014年中国纺织行业运行总体平稳,增速在放缓,缓中有进,同时我们的结构优化调整在加快推进。同时行业也面临诸多挑战,原料问题、棉花问题、化纤原料的问题。2015年能不能走的更平稳,对我们行业来讲,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另外一个国际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1-11月出口欧、美、日主要几个竞争对手的国家表现都比我们要好一些。我们的占比有小幅度的下降。 市场消费的快速变化,实际上对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也是我们普遍感觉到新常态下企业不适应,觉得压力大很重要的原因。因为消费的变化非常快速。如何调整我们的经营,这是对企业要求非常大,同时还有环保的压力。不是管污水排放、废气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这对我们从印染几个行业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依然很严峻。 虽然压力比较大,新常态条件下我们还要有信心。我们做的企业信心指数表明,58.7%的表现,企业家对未来的发展,还是有信心的。在纺织行业景气分项指标来看,有4项指标属于上升状态,4项指标属于下降状态。上升状态表明我们生产上扬,从业人员指数也在上升,说明我们用工上升,我们生产也在上扬的阶段。受原料影响,我们的原料购进价格,原料库存都是下降的。同时产成品的库存也在下降,也影响到了我们的销售价格在下降。 总体来看,生产端,我们的几个指数表现都是上升趋势,因此对后市的发展运行应该有信心。我们看国内市场环境,刚才我们几位领导专家也介绍了,2015年在一个合理的区间,有可能有下调,下调对我们行业的需求有所压力。但是纺织品,必需品的需求是刚性的,我们预计2015年的销售增速,与2014年相比还是处于相平的状态。我对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比较发现,每一个时期的表现,衣着消费增长还是比较快的,每年都在百分之十几的增速。由于城镇化的发展,我们可以预期,在“十二五”的最后一年,我们的消费的需求的增长,还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增长。 国际环境,伴随欧美经济的回升,对欧美的出口不会有更大的下滑。刚才看到了非洲出口,去年的增长达到了17%以上,这也许会成为我们新的亮点。国际需求讲,应该维持个位数增长,但是更高的增长空间还是有限的。同时我们也有很好的产业基础,我们三大终端产品表现高于行业的平均增长幅度。化纤、棉纺,价格趋稳,2015年可能有回暖的可能。 2015年纺织行业还会在压力当中前行,我们调整还会继续加快,分化还会进一步的加剧,优胜劣汰也是一个新的常态。数字的表现不能期望太高,个位数的表现应该是一个常态,但是也不会太差,相比2014年不会差到哪里。
孙淮滨:非常感谢夏会长对我们行业形势,2014-2015年总体的判断。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处在新常态的状态当中。但是我们还需要通过结构调整,创新驱动产生一种对冲,抑制经济下行的势头。下面我们有请来自奥瑞抗集团化纤板块Georg Stausberg给我们做题为《价值创新实现可持续增长》的主题发言。 16:25
Georg Stausberg:很荣幸我们欧瑞康能参加今天的会议。新常态讲的是经济总体的状况,现在我们面临很多的挑战,还有行业的变化,但是挑战的同时也意味着机会。在充满竞争的环境当中,我们如何才能够更加具有竞争的优势,我想着重的讲一讲这一点。我们在创新方面,创新在过去,为整个的行业,为行业的增长和成功做出哪些贡献,以及在未来,创新意味着什么。 我们做了一些什么呢?我们考察了一下中国市场现有的情况。我们在中国有十几年的历史,欧瑞康的产品在中国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我们一直在持续发展我们的产品。我们对我们的产品在10年之前,销到中国的产品进行调查和研究。比较了一下,从最新的技术进行比较,我们通过比较做了一个评估,在能耗方面,在占地量方面,在劳动和生产力的提高等等方面,已有的技术和最新的技术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简单介绍一下,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了,化纤行业有聚酯纤维有密切的关系,在化纤行业当中,中国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我们整体业务的发展非常的重视,非常关注中国市场发展和需求,在中国进行大量的投资,也进行了很深入的研究。 关于趋势,不仅仅是说中国的趋势,而是整个世界的趋势是这样的。人力成本,前面很多人都讲到了劳动力成本会发生变化,在中国现在也面临着劳动力成本增加的问题。除劳动力成本之外其他的因素就是能源能耗的问题,不仅仅是中国,在其他国家也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在过去10年当中,中国的能耗增长了超过30%,而劳动力成本翻了一倍。 这些条件对于化纤行业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前面我谈到了我们怎么样在化纤行业,在一个比较艰难的环境保持我们的竞争力就需要创新,我们需要保持自己的创新,从很多方面寻找创新的机会,否则的话很难继续面临未来的发展。 我再讲一下我们的技术。几年之前,我们在中国销售了这些产品,我们当时主要的产品是巴马格POY的技术。我们现在讲到POY的时候,12头和10头是最先进的技术,这是2014年新推出的技术,以前巴马格的技术主要是4头,6头,8头。目前最先进的是FDY,最多可以达到32头,还可以配24、和28头。极大的帮助我们降低了能耗。 我想跟大家讲的是,这些技术的发展,到底怎么帮助化纤行业极大的提升竞争力,降低能耗。我们首先看一下POY技术。从1994-2014年,通过技术的发展,每吨生产所耗费的电力的数量一直在持续的降低,与1994年相比,2014年的能耗降低了30%以上。除此以外,大家可以看到这里有3条线,红色的线是欧瑞康化纤POY,虚线是POY化纤的趋势,黑色的虚线是POY行业标准的趋势。大家可以看到,在这儿我们代表的是整个行业能耗方面的最新的技术。 在POY技术之外,FDY技术在能耗方面的节约就更加明显了。1994-2014年POY的技术发展使能耗降低30%,在FDY能耗节约超过了55%,这是更大的能耗的降低。能耗的降低,同时就意味着我们碳足迹的减少。这样一个技术的发展,到底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在二氧化碳的减排、碳足迹方面意味着什么。 如果是8年前老的技术是用红色的点表示8头,10头,12头,二氧化碳排放方面是这样的水平,在最新的FDY技术上有32、24头的技术,二氧化碳,碳足迹得到极大的减少。不仅仅在能耗方面的减少非常的显著,POY和FDY技术,最新技术的发展,极大的帮助了用地。在中国用地成本是非常高的,生产同样量的纱线,用越少的地生产更多的纱线,对企业来说也是竞争力很重要的体现。 在FDY方面最新的24头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节约用地61%,POY方面用地节约量达到45%。我们可以比较。通过发展新的技术,通过使用新的技术,投入到市场上,整个市场的能耗降低,潜力是怎样的。现在在中国三分之一的已经装备,安装的设备,使用的仍然是老技术,但是为了更加多的减少用地和降低能耗,我们需要把这样一个占比进一步的减少,让更多安装的设备,换成新的技术。 过去几年当中,我们一直在做新技术的替代工作,如果我们能够成功的做替代的话,我们可以节约能耗达到77.7兆瓦时。用地也是这样的。同样的生产,化纤行业有四分之一的占地上面用的是10年前推的老的设备,不是20年后,40年前的,是10年前的设备,我们用替代的新技术,新设备的话,我们就可以节约达到10万平方米这样的空间。 如果设备的生产率提高,同时意味着单个人工的生产力会不断提高,这个是大家很好理解的。以前这么一台设备,所生产的纱线数量和现在相比是比较少的。采用了新技术之后,单个人工生产力就会进一步的提高。过去10-20年,单位各个人生产力不断增加。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这就意味着用更少的人工生产出更多的纱线。而节省下来的这些成本,进行投资,买进更多的设备,整个的生产力可以更进一步的提高。 最后我给大家做一个总结。现在中国的化纤行业现代化程度是世界上最高的,但是仍然有很大的现代化改进的空间。我们可以通过替代现有市场上的陈旧的技术帮助进一步的降低能耗和二氧化碳的总排放。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这样一个机会,遵循这样的技术发展的趋势,即使在整个的经济有所放缓大的经济背景下,我们化纤行业仍然可以实现比较乐观的增长。 前面我谈到了,到目前为止新技术的发展,但是技术是日新月异的,以后仍然有新的技术发展出来,也许5年之后,在FDY和POY方面,技术会比现在在能耗,在占地方面会有更进一步的改进。我们可以帮助中国的化纤行业在整体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发现和抓住更多的商业机会。
孙淮滨:发展任何工业,包括纺织、化纤都要高度关注生态环保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能耗,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期待欧瑞康集团对中国的纺织工业,包括化纤工业的转型升级,继续做出你们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