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绣针轻轻拿,布上开满花,绣山绣水绣太阳,绣出百里画廊迎朝霞”。柯赛绣,来源于英勇善战的哈萨克族部落女首领柯赛·阿娜,她发明的刺绣工艺经过后人的沿用和更新,渐渐形成了独特风格,在2010年入选新疆“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喀拉苏乡的买丽孜娅是柯赛绣非遗传承人,也是一位刺绣能手,从小就喜欢刺绣的她有着一手刺绣绝活。过去,由于零散销售,刺绣产品销售难。在刺绣产业政策的扶持下,买丽孜娅于2014年开办了尼勒克县柯赛绣商贸有限公司。现在公司生意火爆,订单源源不绝。
为守护“非遗”传承,国家税务总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税务局运用税收大数据平台,在第33个税收宣传月期间实地走访非遗传承人,聚焦非遗产业发展涉税需求,让非遗“手艺人”成为税惠春风“受益人”,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散发出新的文化魅力。 “最初开办企业时我很没有信心,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能坚持多久,企业能走到哪一步。”买丽孜娅说:“近年来税务部门主动上门倾听涉税需求,开展税收辅导,已累计享受各项税收优惠24000余元,让我们更有信心和底气将民族非遗工艺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非遗”在新疆种类丰富且多彩。2018年新疆奎屯市陈永秀的陶塑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她的手中,一堆不起眼的陶土经过筛选、造型、烘干和烧制等一系列工序,成为人物、萌宠、茶器、摆件等鲜明形象的陶塑。 陈永秀老人从小跟着父亲学习陶塑,60多年来潜心研究作品的呈现形式和艺术内涵,并将她的陶塑技术以社会实践课的形式融入奎屯市中小学的课堂中,指导创作出上千个作品。 “遇到开发票的问题,税务干部总是即问即答,国家的税费优惠政策让我有信心将百年陶塑技术代代传承下去。”陈永秀说。
在新疆伊犁,一大批具有本地特色的非遗传承文化IP强势崛起,成为激活新质生产力的有力代表。走进位于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新疆兰派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车间,操作员正在利用自主研发的锡伯族刺绣打版软件操作自动绣花机,为一批来自疆外的舞蹈服装试版。 截至目前,该企业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辐射带动解决周边127名妇女创业就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边疆多民族地区发展注入了“绣”力量。 在新疆,国家税务总局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税务局结合新疆税务局“丝路税韵”板块,走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开展税费优惠政策宣讲,将税务元素有机融入非遗传承,助力税惠春雨直达企业。
为持续激活非遗产业活力,伊犁州税务局联合全国人大代表孔菲菲深入非遗传承企业及合作社开展联合宣讲,助力非遗企业不断焕发生机。 孔菲菲表示,政策支持对非遗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近年来,税务部门致力于做好解难纾困,多次开展走访调研、政策引导和政策宣传,不断探索办税便利举措和精准智慧服务,一路呵护让非遗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为拓展企业价值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税”动力。 下一步,伊犁州税务局将依托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深入本地非遗文化传承点,加大走访问需力度,依托网格化任务和延伸点宣传开展“一对一”政策推送。以税务“初心”守护非遗“匠心”,以“好政策+优服务”让税惠春雨润泽文化土壤,助力非遗之花绽放迷人光彩。 (来源:光明日报 全媒体记者 尚杰 赵明昊 通讯员 陈桂琴 方涛 王会萍)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hokieu.com”,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