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最新 > 正文 
 
  传统零售业关店等负面新闻不断 未来前景只能跟电商找答案
2014-12-29
分享至:

  在即将过去的2014年,传统零售业可谓哀嚎遍野,关店、裁员等负面新闻不断。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0.1%,与上半年增速相比,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

  许多人相信,电商终究会成为传统零售业的凶手。传统零售的“衰退”史正是电商“成长”史。

  多元化切入电商

  一个最直观的表象是,越来越多的人用网络取代了百货—即使他们进入百货公司,也是为了“抄码”。这种线下试衣线上买衣的做法,彻底将百货沦为了“试衣间”。

  然而事实上,传统零售业的疲态其实早有预兆。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渐渐到顶,实体零售业的增长率从十年前的年20%以上的野蛮增长,降到现在的年10%以内的理性增长,这已成为国内传统零售业的“新常态”。

  实际上,传统零售业在颓势频现之前,就开始了各种尝试。一淘网总监浅雪指出,在网购的大趋势下,电商已成为品牌厂商的标配。目前,各大厂商的电商模式主要有三种:自建网上商城;在天猫、淘宝等第三方平台运营网店;或将商品交给京东、当当等网站代理销售。

  以零售属性最为强烈的服装行业为例,2009年4月16日,优衣库就入住淘宝,开设旗舰店,从线下向线上靠拢。上线短短十天,就以惊人的销售速度冲至淘宝商城男装、女装单店销量第一位。在2010年前后,GAP、优衣库、无印良品、ZARA等几乎所有的国际国内知名服装品牌均通过与淘宝商城,当当、卓越、京东等的合作,快速切入B2C,搭建起网上零售平台。

  传统企业无论通过何种方式自建渠道,都与当年格力为摆脱对国美以及苏宁的依赖而投入巨资自建渠道无本质区别。在电子商务专家洪波看来,品牌商自建电商渠道,一方面可以推动实体业务,减少对线下渠道的依赖;另一方面也是品牌展示的一个窗口。

  不过,顾名资讯电子商务分析师唐敏则指出,电商渠道并非简单建一个网站,而是需要强大的物流、服务能力支撑,并非所有品牌商都适合自建电商渠道,只有那些产品属于海量销售的大型品牌商,以及强调个性化的品牌商,自建电商渠道容易获得成功。

  从对立到互融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也在今年8月底,联合百度和腾讯共同宣布,计划出资50亿元成立万达电子商务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O2O电商公司。

  从2013年开始,天虹商场、友阿股份、银泰百货和王府井等多家百货企业就宣布进军O2O领域。

  同样以服装企业为例,近年间随着服装行业的整体向下,库存高企成为了行业性的特征。2013年10月,美特斯邦威正式对外发布O2O战略,提出做“互联网裁缝”的理想。在O2O的运营过程中,美邦服饰在O2O中获得大数据并对其进行挖掘,以此来不断修正产品设计与购物体验设计,使消费者更乐意购买自身的产品。

  招商证券的研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旬,美特斯邦威与微信合作不到的4个月时间里,其微信会员人数已达60万-70万,部分门店微信会员销售占比已达30%,且微信会员的客单价比一般顾客高70%,折率控制较好。整体而言,与微信合作为美特斯邦威所带来的正面的效果,可归纳为客户行为信息质量的提升,客户进店后的毛利率及转化率的提升。

  另外,电商和传统零售业并非是始终的对立面,双方从早期的竞争关系逐渐显露出融合迹象。甚至有业内人士直言:“今后,纯电商必死!纯线下零售业也必死!”

  比如,京东近期在县级城市推出京东帮服务店,计划接下来三年开设2000家门店,利用线下门店进行O2O落地的意图十分明显。

  那些离开者们

  对于中国广阔的零售市场而言,无论是谁都无法忽视。诸多国外零售巨头苦心经营多年,最后却终因“水土不服”,纷纷铩羽而归,撤出中国市场。

  12月22日,物美集团与翠丰集团签署正式协议,以14亿元收购翠丰集团旗下中国百安居70%的股权,翠丰集团在合资企业中将保留30%股权。该交易在获得中国商务部审核批准后完成,物美集团将以现金支付全部收购价款。未来,百安居品牌仍将保留。

  百安居自1999年进入中国,目前年销售额40亿元,在中国一、二线城市拥有39家家居卖场。尽管,品牌得以保留,但是仅持有30%股权的事实让外界解读成“百安居败走中国”。

  就在此前的12月4日,百思买也对外宣布,已与佳源集团达成最终协议,将旗下五星电器业务出售给后者。百思买在中国市场耕耘有8年之久。

  从汹涌进驻中国,到现今的集体退出,外资零售巨头内心中想必更多的是无奈。今年5月,华润豪掷220亿元收购乐购中国一案正式敲定。乐购宣布将中国零售及房地产物业和现金43.25亿元,注入华润创业子公司利原,打造一家多元化零售商。完成交易后,华润创业及乐购与利原的持股份额分别为80%及20%。

  对于外资零售企业纷纷退出中国,全球零售业研究咨询公司凯度零售(Kantar Retail)分析师冯丰羽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洋超市对华市场变化和反应速度比本土超市迟缓,且租金优势不再,是导致他们江河日下的主要原因。”

  同时,她还表示:“大部分洋超市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进入中国,政府给了很优惠的租金政策,拿地很容易。但是最近租约到期,租金成本不断攀升,他们的运营成本也随之逐渐升高,这是很大的成本压力。第一阶段他们有政策优惠所以扩张得比较强势,过于注重扩展速度和数量忽视了门店选址的精确度,所以埋下很多隐患。”(时代周刊)

声明:凡于本网文章前标有“CTEI网讯”之文章即表示为本网原创、编译、第一信息源、第一媒体合作方等,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注文章来源自“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www.hokieu.com”,本网保留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更多>
  更多>
sy.png
开启新征程,奔向下一
2025贺图.jpg
纺织经济信息网祝您20
2024关键词.jpg
【专题】2024年纺织服
360.jpg
【专题】第一届中国纺
sy1.jpg
乘改革之势 开锦绣新
1.jpg
守正创新荣膺担当,中

合作媒体:《纺织服装周刊》 《家纺时代》 《中国纺织》 《中国经济网》

©中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217号-29

业务咨询: ctei@cntac.org.cn

Baidu
map